背景图1
背景图2
背景图3
背景图4
背景图5
首页 果茶 正文

南糯山茶韵:穿越千年古茶园的茶香之旅

果茶 编辑: 日期:2025-07-08 09:35:47 0人浏览

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春分时节,勐海地区进入了繁忙的茶季,我告别了同行的朋友们,乘坐飞机从丽江来到了西双版纳的景洪。我将与老五一起踏上南糯山的旅程。

南糯山茶韵:穿越千年古茶园的茶香之旅

南糯山,这个名字听起来柔美,似乎山中的茶叶也应该是柔软的。这里的茶叶却以刚柔相济、清甜芳香、略带涩底而著称。在傣语中,“南糯”意为“笋酱”,这个名字的由来也颇具特色。

南糯山茶区位于景洪和勐海的交界处,与勐宋茶山隔河相望,是著名的六大茶山之一。这里保留着超过一千公顷的古老茶园,其中拔玛寨和半坡老寨的古树茶尤为出名。

上山的路途曲折,需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老五的家位于白云缭绕的石头寨,站在他家的木楼门口,便可俯瞰南糯山那郁郁葱葱的茶园。

爱伲族的木楼里,火塘常年不熄。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夏天用来烧水做饭,冬天则用于烘烤取暖。尽管我与老五相识已久,但他始终把我当作客人招待。在火塘边,老五拿出晒青毛茶,丢进土黄色的罐罐内,放入火灰中炙烤。待茶叶微黄,飘出浓郁的焦香,他将沸水倒入罐内,霎时热浪滚滚,茶香四溢。老五热情地为我沏茶,告诉我这便是他们的“罐罐茶”,又称“雷鸣茶”。关于罐罐,还有一个谜语:“家里有个小乌龟,客人来了就钻灰。红煎飘香雷鸣催,敬饮客人连称美。”第一道罐罐茶汤色红浓,醇厚得像苦涩的中药汤,喝下几道后,清香苦凉,最后慢慢变甜。

少数民族的罐罐茶,先苦后甜,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它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山民,从茶中感受到明天更美好的希望。善饮苦茶,从苦中品出甜味,苦中作乐,是人生的修行功夫。苦茶如药,能让人受用一生。

茶农们富起来了,罐罐茶依然在传统的火塘上吱吱作响。再饮罐罐茶,已成为一种离不开的生活习惯,也让人在忆苦思甜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南糯山的茶,浓香四溢,茶汤饱满,生津回甘。在半坡老寨的古茶园里,我蹒跚穿行了一个下午。当舌根的苦涩完全褪去,口腔唇齿间,满是生津的甜。

老五的名字是汉族化的,而他们的爱伲族名字则是父子连名制。他的父亲叫水老,他叫老五,他的儿子就叫五大。这样的命名方式,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南糯山又称孔明山。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征,士兵水土不服生了眼疾,诸葛孔明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即愈。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南糯山悠久的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南昭时期。那时,布朗族的先民还在这里种茶,后来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至今。

在半坡老寨,有一棵八百多岁的茶王树,盘根错节,生机勃勃地屹立在山坡上。它年复一年地发芽、开花、结果,见证着古老茶山的这段历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