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白茶以前是出口的吗这个问题,福鼎白茶出口哪些国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白毫是一种中国茶叶中比较重要的品种,一般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几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据《茶经》记载,唐朝时期,在湖南、四川、贵州一带就有白毫银针的种植和制作。
2、在明代,白毫茶开始成为供奉皇帝的贡茶,也被视为贵族饮品。清代乾隆年间,白毫茶成为贡品,并且开始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国家。20世纪初,白毫茶被重新评价,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白毫茶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产量很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用茶芽中的嫩叶为原料,经过制作过程,把茶叶初芽冠毛挑掉,只保留顶芽的茶叶产品,所以具有精美、嫩白、香醇、味甘的特点。
白茶,属于是一种微发酵茶,是我国著名的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素来就是茶中珍品;白茶成品多为芽头、满批白毫,色泽呈白色,如银似雪而得名,所以被称之为是“白茶”。
白茶的主要产地分布在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地,是当地最有特色的茶类,有60%的白茶产量均来福鼎;白茶制作历史有200多年之久,其中福鼎是首创,在后世纪再慢慢的流传到周边各地。
福鼎是著名的“中国白茶之乡”,也是白茶的原产地。2005年福鼎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茶叶学会分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先后获得国检局原产地地理标记标志使用权和国家工商总局的证明商标注册权,并被国家外贸部门推荐为出口信得过产品。
什么是白茶,为什么叫白茶,简述白茶名字的由来!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1、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得到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2、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
3、约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福建省福鼎市是我国最大的白茶主产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是我国优良茶品种福鼎白茶(华茶一号)、福鼎大豪茶(华茶二号)的发源地。“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是对福鼎白茶最真实的写照,但是由于历史上白茶主要以出口为主,内销很少,国内很多消费者对白茶的认识不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白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1、一、品品香:白茶品牌品品香创立于1992年,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不仅有茶叶种植,还进行加工、销售、出口及白茶文化推广为一体,品牌主营“品品香”和“晒白金”系列。品品香系列以散茶为主,加少数紧压茶;晒白金则全是紧压茶。
2、二、绿雪芽:白茶品牌绿雪芽创立于2000年,福建省白茶生产标杆企业,白茶标志性品牌之一。茶园基地位于福鼎核心产区的太姥山,品牌科研并推出老白茶的年份标杆产品,规范了老白茶市场。
3、三、中茶:白茶品牌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以“中国茶,选中茶”为品牌主张,中国六大茶类都有所经营。
1.白毫银针:白毫银针也叫银针白毫,是白茶中的极品。原料为白茶的芽头,因其成茶芽
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冲泡时茶色清亮杏黄,毫香浓显,茶香甜长,入口甘馨鲜爽,沁人心脾。杯中叶芽竖立有致、丰润怡然。
2.白牡丹:白牡丹是指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拖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品质特征:成品色泽灰绿色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绿而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称。且由于长时间的萎凋,叶色渐变而呈“绿叶红筋”,因而有“红装素裹”之誉,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并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垂卷,芽叶连枝,叶片抱心型似花朵。内质毫香,味鲜醇,不带青气和苦涩味,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叶脉微红。
3.贡眉寿眉:传统的贡眉是指用一芽二、三叶及小茶(菜茶)制成的白茶,由于其外形较白茶瘦小,形似眉毛而得名。出口的贡眉有一级贡眉、二级贡眉、三级贡眉、四级贡眉(也叫寿眉)。产品特征:毫显而多,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红色,味醇爽,香鲜纯。
4.新工艺白茶: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驻芽二、三叶,单片等,原料要求与低档的贡眉、寿眉相似。因新白茶制作工艺与之有所区别,虽内质类似传统白茶低档贡眉、寿眉的风味,但外形卷缩,略带褶条,清香味浓,汤色橙红,滋味甘和稍浓;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的“馥郁”。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白茶以前是出口的吗和福鼎白茶出口哪些国家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