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众多名茶,还隐藏着许多不知名但同样美味的茶叶。“机晒绿茶”便是其中一种。这种绿茶,采用茶叶加工设备(如杀青机、揉捻机等)制作,其干燥工艺与传统手工加工方法一致,即晒干。
原料与采摘
机干茶青的采摘工艺与传统的手炒青毛条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原料的品种和嫩度。机制绿茶的加工多见于泰太茶的主产区,如临沧、思茅、大渡港、勐海等地。这些地区大部分是高产的优良品种,如云康等国家和省级品种。原厂是机干绿毛的主要生产主体。目前,各大茶叶加工厂或企业,只要有独立的茶园,都有不同数量和规模的一级厂或一级厂。
初加工与萎凋
萎凋初加工一般直接从茶农或生产队收购羊毛。鲜叶按初加工要求采摘后,送到收购点或初加工所车间。由于初加工厂加工量大,茶叶的加工是一个接一个进行的。来不及加工的毛料会按照要求堆放在初加工厂的鲜叶储存仓库,进行水分的自然分散,简单的自然萎凋会帮助毛料软化,茶叶自然下垂,减少加工时间和损伤。
杀青
最初的杀青厂通常是滚筒式杀青机,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便于大量鲜叶供应时及时加工生产。鲜叶量需要经验。叶子太多,酶失活不均匀。如果叶子太少,温度就会过高或产生焦烧。滚筒固色机的固色时间和用量根据固色机的型号大小来确定。常见的茶区大多使用思茅茶机厂的70、90(杀青机滚筒直径)滚筒杀青机,长度在3米左右。一般按机器/小时计算,即每台机器工作一小时杀死的酶量。以70型为例,每小时的加工量通常为400-600公斤。滚筒杀青机工作时,内筒温度在150摄氏度以下,叶面温度在80摄氏度以下,用量为20-30公斤/次。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滚筒式杀菌机,由于工作时不方便清理滚筒内部,工作时间长,茶胶附着在滚筒内壁,导致产生斑点和焦块。茶叶在鼓里炒久了,闷的时间长了,香气淡,闷黄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传统的杀青方法更适合普洱茶毛料的生产。比如60年代,二锅三锅渐进式杀青比较普遍。云南老一辈的制茶人应该还是有印象的。
揉捻
与传统手工揉捻相比,机械揉捻的细胞破碎率更高,达到40%以上。相比手工制茶,机制晒青茶的味道更浓,苦味更明显。茶汁外溢较多,所以整个茶汤更加直白,但也存在一些耐泡或风味较浅等问题。云南茶区现在还有少见的槽式杀青机,主要靠杀青槽的转轴炒手,拧动茶青完成杀青。
晾干
揉捻后,在室外通风处阳光直射下晾干。时间取决于阳光和气候。含水量在8%-10%左右时,装袋待售。干茶外观为黄色至深绿色,略干。
通过以上步骤,云南的机晒绿茶便完成了从采摘到晾干的整个过程。这种绿茶,虽然不如名茶那样广为人知,但同样拥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探索。
2025-08-31 11:05:14
2025-08-30 12:54:13
2025-08-30 12:49:33
2025-08-30 12:42:06
2025-08-30 12:38:27
2025-08-30 12:28:53
2025-08-30 12:27:08
2025-08-30 1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