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千两茶和百两茶区别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千两茶值得收藏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千两茶规格是:千两茶有十两茶(362.5克/支)、百两茶(3.625千克/支)、千两茶(36.25千克/支)三种规格。千两茶一般生产出来并不立即饮用,而要在阴凉、通风处存放六七年,待茶味越来越浓时才饮用。
这是每一种黑茶成品加工的第一步。
已经经过筛分、拼堆过的半成品黑毛茶,进入汽蒸机内高温汽蒸,使其吸收蒸汽,充分软化。之后倒入预先垫好蓼叶、棕片的特制长圆筒形花格篾篓,最后将篾篓口封上的步骤俗称“锁牛笼嘴”。
封口之后的茶柱体型庞大臃肿,需要滚压踩制为其瘦身,才能成形。
五六个熟练制茶师运用棍、锤等筑制工具和绞、压、踩、滚、锤等技术方法,反复锤压、束紧,最后加箍、锁口,制成高155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紧密结实呈树干状的圆形茶柱。这是千两茶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喊着号子,制作场面十分壮观。
成型千两茶需在特设凉棚里竖立斜放,在自然条件下经过近两个月左右的凉置干燥,使其进一步醇化。这种缓慢的凉制工艺是形成千两茶独特品质的重要工序。
优质的千两茶在自然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也同样十分讲究。
1、棕片:洁净平整,宽度20cm以上,水分控制在12%以下。
2、蓼叶:成熟厚实,平整洁净,不同规格的花卷茶对蓼叶尺寸有不同的精确要求。
3、花格篾篓:匠人手工编制,采用生长3年以上的楠竹,保证其硬度、韧度及弹性均处于最佳状态,给花卷茶最佳的保护,方便收藏。
1、千两茶的历史起源和制作工艺,世界茶王千两茶历史起源,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安化刘姓茶工经过反复试验用山里常用的竹子制成了这种既可以方便挂在骡马身上,又能够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第一支百两茶至此诞生。清同治年间,为了降低运输的成本,晋商与刘氏家族在酉州(今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所在地)改百两茶为千两茶,至此世界茶王—千两茶的正式诞生。
2、千两茶的制作工艺,在制作时间、原料选择、踩制工艺和晾晒工艺方面均有讲究,可以说是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茶。只有在每年的三伏天的前15天左右才可以进行,到霜降后就不再制作。制作千两茶的原料以二三级的大叶种黑毛茶为佳,其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黑毛茶制作。这是千两茶加工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
3、第二个阶段就是千两茶踩制加工。其踩制过程非常有特点,既是生产过程也是一种阳刚的舞蹈。千两茶的踩制由5名壮汉共同进行,一支千两茶踩制约需要20分钟。第一阶段是蒸包灌篓,选取上等黑毛茶分次过称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次装入内衬棕丝片、蓼叶的篾篓内,由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最凸显阳刚之气的是第二阶段:杠压紧形。5名青壮年男子,短装、绑腿赤脚上阵,由一人领喊着近乎民歌般的号子,如:“狠狠地压咧——”其余人附和:“压呀”。施展其绞、踩、压、滚、锤工艺,反复多次,最终将蓬松的茶勒踩成紧实的千两茶。
百两茶不是普洱生茶和熟茶,百两茶属于湖南黑茶中花卷茶系列之一,由于那时候是用老秤进行计量称重,净重为100两,所以叫做百两茶(湘小伍家提供)。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安化“花卷”茶之百两茶,即花卷茶,历史上是安化边江刘姓家庭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花卷茶的生产在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绞、压、跺、滚、锤工艺,最后形成长约0.8米、直径为0.1米左右的圆柱体,净重3.625千克,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
百两茶属于湖南黑茶中花卷茶系列之一,由于那时候是用老秤进行计量称重,净重为100两,所以叫做百两茶。
百两茶属于湖南黑茶中花卷茶系列之一,由于那时候是用老秤进行计量称重,净重为100两,所以叫做百两茶。
文章分享结束,千两茶和百两茶区别和千两茶值得收藏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2025-09-01 11:04:11
2025-09-01 09:41:53
2025-08-31 11:31:20
2025-08-31 10:37:39
2025-08-31 10:26:16
2025-08-31 09:37:38
2025-08-31 09:29:26
2025-08-31 08:46:54